寧夏新聞網訊(記者 楊洲) 1月11日,記者從寧夏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瞭解到,2020年,我區糧食生產再獲豐收,糧食產量邁上新台階,達到380萬噸。農業增產助力農民增收近10億元,成為抗疫之年新的經濟增長點。
2020年,我區秋季糧油作物在種植結構調整和“優質糧食工程”政策引領下產量穩定增長,主要品種質高價優,特色雜糧發展迅猛,市場需求不斷擴大,收購市場呈現購銷兩旺態勢。總體來看,全年糧食收購市場展現出質量好、價格優、措施實、進度快等特點。截至12月底,全區累計收購糧食212.7萬噸,同比增長16.7%,其中收購本地小麥6.2萬噸、稻穀54萬噸、玉米144萬噸,雜糧及油料2.1萬噸。
從收購品質看,水稻、玉米質量品質持續向好。水稻整精米達標率高於上年,出米率維持較高水平,優質稻比例持續提高,“優質糧食工程”政策效應凸顯。籽粒玉米佔比相對較大,病蟲害等自然災害影響程度較低,維持“精品玉米”品質。從收購價格看,普通稻收購價格在1.35元/斤以上,優質稻價格高於普通稻0.1—0.15元/斤,整體價格每斤高於去年同期0.2元。玉米收購均價達到1.2元左右,每斤高於上年0.25元。從收購主體看,各收購主體積極研判市場供需形勢,多措並舉、各顯其能,主動轉變收購思路,改善收購方式,搶抓一手糧源。龍頭加工、儲備企業力量下沉,對接種植大户,提供運輸工具,開展烘乾清理,採取個性化、差異化服務,積極落實訂單收購。在227個固定收購點的基礎上增設45個臨時收購網點,發揮30家示範企業、60家產後服務中心和120套烘乾設施的服務功能,乾濕兼收,引領農户就近售糧。拓寬收購資金融資渠道。在鞏固商業銀行融資渠道的基礎上,農業發展銀行採取浮動抵押、融資監管方式向“好糧油”示範企業發放收購資金7億元,拉動經營性收購,促進糧食流通。
據介紹,2020年,我區秋雜和油料收購實現新突破。“優質糧食工程”和糧食產業化發展支持企業積極落實訂單收購,固原的“張雜谷”、蠶豆,中部乾旱帶的蕎麥、胡麻等一系列特色雜糧和油料深受企業的青睞,市場價格持續上漲,拉動農民人均增收400元,助力全面決勝脱貧攻堅。